20241206-周五-是开心的周五

1.00睡的;7.46起来🚽创文档

  • 眼睛不困;脑袋清醒;一点睡的;一起睡的;没有负面情绪;睡之前我一直在研究技术;也有了成功;满足也没人催;
  • 昨天晚上 +100 卖素材;今天吃饭就一点不用顾虑;因为钱是大风刮来的;也有人给我推荐新客户一个;
  • 今天是周五;是个心情不会坏的一天;
  • 3分钟过去了;洗个热水澡;然后穿衣服;遛狗;坐地铁;到公司

记录情绪

我一个人坐在 2 楼的一个凳子上,前面有一个桌子。桌子上有一个铁的烟灰缸,太阳直射在我的身上,照得十分舒服,没有一点风,十分惬意,我的心情也特别好。

并且我也因为知道接下来想要记录什么样的内容,梳理自己哪些思想而高兴,因为我有一个备忘文档。今天的闪念都已经记在我苹果手机的备忘录里面了。我是用前面有一个空心圆圈的方式来记录的,每重新经过这样 3 分钟整理之后,我就给他打上一个圈。

遇到事情,不要开心过头,不要伤心过度,不要沮丧,不要太狠,也不要有太大的期待。如果能想办法把它转为正反馈的事情,就可以去做。

不创业

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

无论是给自己的建议,还是给娃弟的建议,都说不要创业,我不给别人建议。
为什么说不要创业?正如二娃所说,还没有准备好。如果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具备创业的条件和对创业的渴望,不是没有人能拦住的。

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每一个“不要创业”都不是路上的绊脚石。 关于黄焖鸡想吃还在惦记这件事,跟我想喝胡辣汤还在惦记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还有惦记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情还在惦记,那就说明这件事情是需要去完成的。哪怕是最终吃的黄焖鸡,或者是决定不吃了,但是也不要再想了。

如果还在想,那就是没有完结,那就去吃了它,做了它。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完结,一直在惦记,那是耗费精力和心神的,对自身的精神力损耗极大。

聊聊骑车上班

这么阳光的我是骑行行动带来的。从现在的视角来看,今天早上的骑行决定是十分理智的。路上既不累,又锻炼了身体,还能欣赏风景;更棒的是,听了一段鲁豫与陈果的访谈,感受颇多。不过,这里就不谈内容输入的问题了,只聊骑行本身。

今天早上,其实我是可以选择坐地铁的。然而,由于早起得比较准时,为骑行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再加上心理上的充足准备,我果断选择了骑行。这一决定的背后有个信念支撑:虽然提前一天的努力,比如减肥,可能看不到显著效果,但如果把视野拉长至100天,身体状况一定会有所改变。而100天这个数字对我来说,就是由每天一点点的行动累积而成的。

骑行每一次,只是为这个数字加“1”。如果今天不骑,这个“1”就会变成“0”,没有任何进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骑行是一种具体的行动。如果我选择坐地铁,可能只是沉浸在记录和总结的乐趣中,但这有些“本末倒置”。记录固然重要,它可以用来梳理思想,指导行动,但最终目的是为了落实到行动中。如果仅仅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享受那种“很爽”的感觉,那其实就是空想。而如果总是空想,却缺乏实际行动,那绝不会带来今天这种惬意的感受。

所以,所有的改变都来自具体的行动。思想的确是行动的指导,但在有行动机会时,两个选择摆在面前——思想和行动,我会更倾向于选择行动。毕竟,思想随时可以沉淀和进步,而行动却是做一件,具体一件。

聊聊黑蛋借钱

聊聊黑蛋今天找我们借钱,借的金额 5000 元。我下意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次不能借。如果借了,我会有压力。其次想到的是我没有钱。就算有也不能给。第三个想到的是我有钱,但是我不给。我要想一种措辞,让对方觉得我没钱了,但是我还是会为你惦记操心的。

然后,从结果来看,我的目标是不借、不给。因为我明确知道,上次的 3000 借出去之后,他没还给我,到现在也没提过还钱的计划。那这 3000 等于是打水漂了。近一年现金流就因为这 3000 而少了 3000。3000 块钱对我来说,是我一个月可活动支配的财产,就是说我打工一个月,正常储蓄、正常开销,我能支配的钱也就 3000。我不会再给的,除非对方把这 3000 还上之后。所以我也完全不需要有压力。

同样的,娃弟也不需要有压力,因为我们给他的钱上次也是属于我们共同给他的。不用再惦记任何东西了。这件事就到这里结束。

好的,我只需要把话给说得冠冕堂皇以及说惨就行了。他之所以能找我们借,肯定是觉得我们有钱。最起码在 5000 工资的人看来,1 万五工资的人一定是有钱的,他肯定是从这个视角来的。他知道我有钱是因为我给他的信息。但我自己有没有钱,我自己清楚;这些信息我没有告诉过他。。哪怕我有钱,我说我没钱,别人就会认为我没钱;因为这个信息是我说的;如果他能不能理解;或者是不信,那就是他的事情了。所以以后不要炫富,不要暴露工资。就正常的,没人问这东西,没人问的不要主动说;主动说也往低的说,不要引起别人的嫉妒和惦记。

回去睡觉

这3分钟的内前后截然不同的结论

现在 13 点了。我要不要回公司休息?结论是我不要回公司,但我要休息。我在这里晒着太阳坐着,很舒服,动都不想动。这种状态让我的思维得到了解放。所以我的休息地点不一定非得是公司。我之前的结论是说 1 点到 1 点半之间一定要休息,休息可能是睡觉,但也不一定在公司。我现在在晒太阳的这个地方,闭着眼睛,闭目养神,可以睡觉,睡到 1 点半,和在楼上是一样的效果。并不是说打破了常规和制定的规则,而是在我当前所处环境下做了最优解。

并且我还是想继续记录的,回到公司之后可能就不能进入了。然后我打算在这里坐到 1 点半,然后去买一杯咖啡上去。这半个小时内,我闭目养神,休息一下,能睡着就睡,睡不着就算了。想喝咖啡是因为我早上起来挺早的,下午肯定会犯困,而且晚上也不用睡得那么早。所以,我选择喝一杯咖啡。提醒一下,不喝咖啡也行。明天早上要去体检,晚上也不用熬得太晚。回公司也行。

好,我现在就在回公司的路上,已经站起来了。因为我发现这里没有公司舒服,打破常规是需要成本的。回公司的话,无非就是现在想偷懒,不想动了。中午休息是行动,是实践。多记录 5 分钟的思想没什么用。我下午还有两个重要的会议要参加,要保持精神状态。好的方法就是回公司去睡觉。现在到公司可能就 1 点 10 分,1 点 05 分,5 分钟时间无所谓,但是换来的休息效果肯定是现在没办法比的。好的,就这样回去睡觉吧。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