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周一-引导标题要正向-娃哥的人生小记论坛-生活分类-娃与娃

20241202-周一-引导标题要正向

1.26创个文档吧

1.30现在不困收拾衣服到现在

 

729醒了;闹钟还没醒

我起来了把闹钟关了人先起来了,起来就起来了

脑海里感觉困意还没消;

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骑车

先上个厕所

说说头脑特工队吧

说说《头脑特工队》。昨天晚上收拾衣服的时候,把《头脑特工队》看完了。先说最大的结论,竟然是:一个人是需要七情六欲的。并且焦焦做的没有错,乐乐做的也没有错,他们两个都是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留下来。乐乐留的是“我是好人”,把坏的、其他负面的全部扔到垃圾堆里,抛之脑后。焦焦呢,一直想要变得优秀,但是培养出来的人自我认同、自我意识是“我还不够优秀”。当我听到“我还不够优秀”这句话的时候,我为之一惊,有点想哭了。竟然努力的背后,努力的终局是“我不够优秀”。

然后第二个感受是,我听到焦焦;说了一句“我只是想把最好的留给他”。乐乐这个时候竟然被震惊到了,他也想到自己也是一样的,只想把最好的留给他,最终得以拯救。但是,七情六欲全部回来了,没有一点犹豫。“我自私,我贪婪,我是好人,我开心,我愤怒”等等。所有的情绪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正常人。

我想了一下,狗狗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是不全,和人是有区别的。《头脑特工队》让我对情绪更加了解,也更具体了。 通过电影,可以反思思考一下自己。等到青春期之后,焦虑占据了上风。起床晚了会焦虑,考试不好会焦虑,想要考试好也会焦虑,想要达成某种目标也会焦虑。焦虑的背后,是为了追求更好。但有时,如果不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嫉妒、尴尬等,肯定是不完整的。脑海中还留存着那段黑历史,黑历史像个巨大的怪物。原本以为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朋友挖出黑历史后,它就会出现并破坏一些东西。然而并没有,那这个黑历史会不会成为 18 岁或者 25 岁以后的深水炸弹?《老特工队》出第三季也不是不可能。现在还只是青春期,想想自己的青春期,确实事情考虑得并不周全,只是比幼年时有了更多的情绪。等到正式工作成为成年人之后,情况反而更加复杂。那是不是可以拿自己来续写《老特工队 3》,分析成年人的自己,学会接纳情绪。 早上思考一个话题,能够唤醒自己的大脑。我 7:29 起来,现在 7:44。肚子疼,在马桶上坐了 15 分钟。这 15 分钟里,光记录 3 分钟的语音就记录了。这是第三个,那 3 分钟的语音实际是 9 分钟,再加上一些思考和停留。这 15 分钟过得很充实。我感觉大脑被唤醒了,也得到了一些正反馈。这是思考的成果,是情绪,也是自己的收获。感觉自己又成长进步了。这些能唤醒身体。

接下来,我准备先起来,拿换的衣服,开始洗澡。洗澡、刷牙、洗头。穿上衣服后,先遛狗,遛完狗回来,看一下是否有需要收拾的地方。尽量 8 点半之前出门,今天还是正常骑车出发。骑车是一个需要坚持的事情,没那么难,除非天气不好。其实可以继续坚持,并且一直有正反馈。

骑车的时候听点东西。遛狗时肯定还有思考,肯定要记录。没关系,真有想法爆发出来,继续记录就好。还是那句话,一天内想要记录和能够记录的时间不多,抓住每次 3 分钟的输出,并持续得到正反馈,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养成过程。Over.

 

遛狗没记录

遛狗结束 20 分钟,20 分钟内没有记录。但是看了一个很精彩的游记,是瓦蒂前天去长沙的。记录得淋漓尽致,这个笔记是日更的,那我有意选择 T 加一看。不然有什么精彩的瞬间就要被遗忘了

 

原本是打算记录的,但是没记;又怎么样呢

 

 

骑车上班去

20241222225320371-image

 

夜航西飞路上听的这个播客:

Vol.052 属于我们的时代翻篇儿了,未来的机会在哪

  • 听我觉得厉害的人的博客,他们说话是在思考,我在听他们是怎么思考的(这样的播客有很多,并且每个人都会有觉得好的播客,好的播客的播放量不一定是最高的)
  • 美国的钱现在是进不来的;这是国家维度政策的影响
  • 创业是需要活下来的;并且一定是先做一件事赚到钱
  • 他们是一个圈子;他们创业也还这么艰难;更何况是其他普通人;所以要认识到自己的圈子。他们创业是拿的朋友VC的钱,并且失败之后可以直接退休,然后去做自媒体,这一辈子饿不死,过的美。
  • AI要好好用起来
  • 建议创业吗:都建议不要去,成功率低,并且真正需要创业的人是拦不住的。

over 开始工作。

 

马桶上想去欣赏自己的作品

想到了一件事;就是我写的这些内容;自己也可以回味看一遍;润色一下语句(AI可以直接帮我做到;润色之后我再看就像是别人写的一样;我看到了只是共鸣的感觉;这就去很好;

不用等周末去做;现在就可以做;先看一遍就好;看到想优化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做了;

也不用中午;就现在;不写了;先去看

  • 可以补一些图片
  • 润色一下语句(AI可以直接帮我做到
  • 电脑更方便;手机也可以

 

吃饭遛弯之间,我发现了读自己笔记的方法论

2024 年 12 月 2 日中午 12:11。吃完了盒饭,盒饭花费 9 块 5。原计划去吃胡辣汤,新开了一家叫王忠圈胡辣汤的店,12 月 1 日至 12 月 3 日营业,开业期间吃一碗送一碗。

但是走到门口时,发现门口排队的人估计有 50 个以上,甚至 100 个,因为排了三条队,队还都特别长。显然,时间成本大于想吃的欲望,就直接选择不吃了。

在隔壁,应该来这里吃的。这几个好像都是慕名而来喝胡辣汤,没喝到的属于边际效应。吃完饭回来,走到楼下。想着打破一下和以前一样的惯性。之前吃完之后就上去坐在工位上,坐在工位上的好处是有电脑,方便记录,但是同事也都坐在那里,其实没那么方便。

然后又想起绕着楼下转一圈,因为吃的比较饱。现在找了一个特别舒服的地方,今天天气还特别好,坐在这里,使用墨问便签打开了 AI 语音笔记,记录了以上和以下的内容。接下来有 47 分钟的时间可以用来记录。

这些语音记录通过 AI 润色后,记录完直接复制粘贴到文档笔记里即可。因为润色后错别字消失,整体意思保留,也不用为语音转换文字失真而顾虑。而且在墨问便签里也把语音留存了一份,所以可以放心地、肆无忌惮地大胆输出。尝试说慢一点或快一点都无所谓。接下来找一个话题开始聊,Over. 就在上个语音录完之后,在 AI 进行语音转文字并润色的过程中,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关于接下来找一个当下的感受聊什么。从随便以及情绪出发开始聊就行。情绪最容易捕捉到,也很有用。

其次,在思考的过程中看了一下 AI 生成的过程。它的内容很好,更好的是我发现它可以把数字识别出来,并且有合适的间距,看起来很不错。

还有,每一段之间,它能在合适的时候分段。我录语音时有停顿,但停顿不是意思的终止,而是我要思考一下,内容还是同一块内容,然而 AI 能识别出我的内容需要分段,就帮我分段了。

这说的都是这个工具的好处,我把这些好处说出来分析一下,如果清楚的话,以后可以分享给别人,因为这是优点,我自己也能继续用,因为这是优点,并且给我带来了正反馈,还形成了我的文案,这本来就是我的思想。

就说到这儿。不再具体分析其中的差距了,只聊写作的感受。一个个的文字,重点可能不是内容写的是什么,而是堆积在一起后,成篇成段的内容带来的视觉冲击,这又是一个正反馈的叠加,形成一个更大的正反馈。没错,我就是因为看到自己越记越多,回顾时发现又记录了很多,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馈在激励着我。就在这一段内容生成之后。我把 AI 生成的内容读了一遍,发现这些内容竟是我所想的,AI 竟将内容润色得如此之好,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没有错别字,逻辑也清楚。

接着我想到一个点,是早上听播客时听到的一个观点。说其思想还只是雏形,尚未经过打磨。这思想有雏形、有初始形态及成熟状态,那我平时识别到这点了吗?我的思想也分等级,比如灵光闪现、刹那间闪过的思想,以及我记录的零碎片段,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他提到的初级思想,或者说是一级思想,因为未经过第二次打磨,未去判断其正确性、合理性,只是结合了我历史的经历,在历史的知识库中抛出的新点子。犹如 AI 用一堆数据训练出模型后给出当下的建议。那这些点子是从我自己的知识库训练出来,在我大脑里生成的,对我肯定有用。

我可以把这些一级思想训练,感兴趣的变成 2 级、3 级,打磨后变成 5 级、6 级、8 级、10 级。这些升级过的成熟思想,能成为我的信念灯塔,让我以后做事形成方法论。

就在分析我与 AI 的模型时,我再次感到 AI 的厉害。AI 训练的是人类精华之集大成,然后给出结论。AI 的强悍近乎达到人类巅峰。而且早上播客也提到多用 AI。 我上面说的读一遍,不是用眼睛看了之后在脑袋里边过一遍,而是用嘴巴发声。把这些词汇念出来,让自己能通过耳朵再听到。

这个过程经历了眼睛、大脑、发声系统嘴巴。嘴巴发声之后,声音再经过耳朵回收至大脑,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没有用?目的是什么?当然有用。目的是让自己审视自己的内容,把最初的思想,即 0 级的思想,经过这一次念、这一次读,使其变成一级,也就是升级了,加深了一次印象。

所以,我想到了以前记录的内容,要如何去回顾?就是回忆、梳理、整理,看、浏览、欣赏,通过读的方式。自己写的内容自己都没读过,甚至没看过,这样肯定不好。

如果把自己的那些思想读一遍,就是再次经过这个循环。什么循环?就是眼睛看到文字,经过大脑理解,通过控制系统发声,然后嘴巴把内容念出,发出的声音被耳朵听到,耳朵听到之后,大脑再映射加强、加工一遍。

这是我的方法论,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在一个风和日丽、天气很好的日子,我坐在公司楼下的一个花坛上,通过一段语音就形成了我的方法论。

接下来,我的 AI 会在我录音结束的时候重新生成这段内容。那我将采用这个循环,用眼睛看到,用嘴巴说出,用脑袋想到,用耳朵听到,重复加深一遍。Over. 我把内容按照自己预期读完了。读的过程中发现,读的过程若不用脑子,仅是嘴读一遍是不行的。刚才上一遍读的时候是用过脑子了。但我刚才读得太急,所以脑子开始跟不上了。

好,下次读的时候可以慢点。或者读累了就看情况,并没有强制要求。

再说一下,我想到在看别人的内容,比如洼地的内容时,也可以通过读的方式。读时经过眼睛、视网膜和大脑,再通过嘴巴、耳朵,由耳朵听到后再进脑子,以这样的方式来欣赏阅读别人的内容。因为别人写出来的肯定是触动到他们大脑的精彩内容,值得我用新发现的循环理论去阅读。

加上今天早上(或是昨天晚上)想到的,看别人内容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在有空或者上厕所的时间就拿出来刷新。就算对方更新了,看到的也不是今天的最终版;就算对方没更新,又会失落一下,人总是有期望和失落的。失望这一下后,还把时间浪费了,这样很不划算。

如此说来,我也是在警告和通知自己,分析一下便知怎样做合适,怎样做不合适,找到当下的最优解就好,这是我现在特别理性的分析。

如果累了没事干、无聊,那也是可以看的。不去看别人的内容,又能干什么呢?自己又不想输出,输入和输出总得选一个吧。不选也行,那就去睡觉,如果能睡着的话。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取得最优解。Over. 每一次录制时长为 3 分钟,3 分钟具体能产生多少字?我得有个印象。一会儿去查看或者统计一下。如此就能知晓 3 分钟与文字的语音的比例转换情况,往后便能通过自己录制了几个 3 分钟,瞬间换算出今天的输出内容在多少字的范围。倘若 3 分钟能录 100 个字,500 个字,那 10 个 3 分钟就是 5000 个字。

好,现在已是 12:33 了。到目前为止录制了 16 分钟,说得有点口干舌燥,也累了,坐着都坐困了。我准备把这一篇写完,之后发到我的笔记里。二娃估计这时候也在写作,我希望他能看到。

对,看到我以上的这些内容以及我的一些方法论。他若觉得好,其实就能够直接拿来用。那他也节省了我这 17 分钟时间,以及我这么好的点子,并且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所以,我们在看别人的方法论时,就是在节省自己少走弯路,或者是寻找一个更优解。

接下来谈谈动机,我把内容粘完之后,就绕着公司楼转一圈,看看这个社会是如何运转的,看看中午吃完饭之后的人,还有没吃饭正在工作的人,还有车上、路上车水马龙。以及小店里当服务员还在上班,以及老板还坐在公司的那种人,每个人他们又是怎样的?跳出自己的思维舒适区,跳出自己的思维空间,去和别人建立链接,去发现别人,发现更多让自己成长的东西。Over.

给家里打个电话

必须要来个自拍

20241222225341843-image


下午和晚上

  • 下午就喝水工作了
  • 买一瓶两块钱的矿泉水,透明包装的。装满水放在常用手的手边,下意识的看到了就会合适。 哈哈。

 

晚上在公司加班,随缘吧

写一下自己的状态

  • 热燥:是传的厚了,公司开着空调,外套脱了吧
  • 急躁:想早点回去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