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周四-有事惦记就完成它-娃哥的人生小记论坛-生活分类-娃与娃

20241205-周四-有事惦记就完成它

07.50 马桶创文档

813 晾衣服结束

818 又一次上厕所;看娃弟昨天的内容

821洗澡结束;刮胡子;

840遛狗结束

收垃圾;刷锅;出门

出门路上找自行车🚲走一半时候碰到一个

900坐地铁上

如果一个事儿一直在惦记,那就是没有做完

看娃弟昨天的内容之后;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评论的评论的问题。

我先推荐池建强的播客,夜航西飞;最新的一篇播客;是聊做产品以及创业的;

  • 他做的墨问产品是有投资人的
  • 投资人都是他的朋友
  • 投资人也不希望他的回报
  • 墨问变迁,这个团队现在就几个人不敢扩张,因为盈利不足以养护团队
  • 但是能赚钱就很不错了
  • 我听完之后;我的想法是不要创业;
  • 我理解创业和投资是一样的;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 我们就是不具备这样的人脉
  • 我的目标是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

 

tips 今天早上在马桶上,然后在遛狗之前,我是唤醒自己的大脑的,方式是通过看瓦蒂的写作内容来进行。啊,就是把它写昨天的内容还没看的东西给看了一遍,嗯,其中有一个点我评论了,就是关于产品创业的问题。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评论,但。哦,我,我知道我为什么要评论,就是我要最近听到的一个博客,里面讲的是相关的内容,他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我看过,我并且觉得它是一个优质的内容,所以分享出去了。我不知道对下边来评论的这种方式分享是否OK,我还想着还有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写到我的这个。自己的文档里面来做评价,也成为我内容的一部分。这种会不会好一些,那我今天就把它也一会儿也挪到这里面给写出来。写出来看的人自己主动会看,我评论了就不一样。这是阿华说过的内容,所以我现在就去把那边的评论给删掉。评论别人是指责,潜意识里边是排斥自己写是我分享,别人看到了会觉得感恩戴德,这就是两种维度的问题。经过这么一分析,我不纠结了,我现在就去把那个评论给删掉,然后发到自己的内容里边来好,这竟然成了我早上起床之后到现在的一个心事儿。心事是可以念叨的,念叨是分析的过程,找到理性的答案,让自己不再惦记。不太惦记一件事,就是这件事儿已经完成了,那就可以开始下一件事儿了。如果一个事儿一直在惦记,那就是没有做完。做完的事儿是不会再被惦记的。有时候是缺少了一个复盘总结,有时候是缺少了一个。下结论。就把事情挂在那里,悬在那里,不肯接受。但任何事情已经发生,都是可以接受的。好,不错,通过分析这一点我又学到了。

地铁坐完了;早上通勤结束了

时间过得很快,却也很慢。9:15 再次拿起手机开始记录。15 分钟内发生了什么?我从家里乘地铁到武汉商务区地铁站换乘,换乘仅用了 15 分钟。在此期间,我记录了两段 6 分钟的语音文字记录在文档,并将其整理成里。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有所收获。

同时,我想到一个关于墨问笔记使用心得的点。打开墨问笔记,每天开启一篇新的墨问笔记文档。文档里录音时有专门的录音界面,每次录音会生成一个卡片,每 3 分钟生成一个,可同时生成多个。我每次记录的时间是连续的,能把想记录的内容说尽。比如早上是一堆内容,中午是一堆内容,早上和中午就是两堆卡片。第一堆卡片记录完,点击发送,此时发送未投到公众平台,而是存到文档里暂存。中午重新记录,又生成新的语音卡片,录制并表达完,发送到卡片里,晚上亦是如此。一天记录完,点击发送到公众平台,这样有利于往语雀文档搬送时不别扭,能一键全选本次录音所有内容,有分好的段,也能直接写标题。

好的,我到王家墩东站,坐了一站地铁又过了 3 分钟。

 

地铁走到公司是5分钟;

没迟到;美;

喝到了王忠圈胡辣汤

  • 之前来了三次没吃到;今天特别想吃;10.10开完周会;上班时间就来了
  • 味道还好;可能是我不够饿
  • 店里坐满客人;有17个员工;2个打扫的
  • 没吃完的打包带走
  • 买了8块的胡辣汤;没有买10元的
  • 中午不饿说不吃就不吃
  • 公司断网了;提前下去吃饭(我不吃
  • 眼睛困得很;
  • 1151来吃饭了;没买饭;就和同事一起

找到了完美的写作环境

20241222230315749-image

 

找到了很好的位置

这 3 分钟让自己找到以后不定能输出写作的位置。就在太和里二楼楼梯边的一个凳子吧台上面。这里中午不营业,但凳子是空出来的。视野特别好,而且是室外。和星巴克对比起来,我感觉自己需要安静的环境,以及不被别人听到录音的隐私环境。这种环境就很好。

时间、地点、环境氛围都有了,写作的内容可以是灵感瞬间,也可以是关注的点,以及还在惦记的事情。还在惦记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做完,可能缺少了总结、复盘、分享、沉淀,缺少了继续做下去的关键步骤。

那什么时候聊?分析自我的时候聊,优先聊便捷的事情,其次聊想要聊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分析具体的行动关键步骤。

不适合记录的时候做什么?那就是去行动。因为行动需要有思想指导,自己的这部分输出就是思想指导手册。是的,就是这样。并且我也知道,我的这部分思想写下来,娃弟看了之后也会思考,看到我的思考路径。

环境描写:12:30。带上我的 苹果耳机,来到了楼下。专门下来记录,因为在公司里坐着特别困。又想起上一次记录其实很开心,所以下来专门记录。

来到一个角落的地方,这里有树,先记录一下当前的状态。负面情绪没有,开心的事情不多,情绪是 0 分。觉得0分的情绪是最好的状态。

尝试耳机输入

戴着耳机,语音识别率不高,直接对着麦克风说,以后如果不听就把耳机挂在脖子上,不用这个来录音。这 3 分钟先用耳机识别一下看看。用耳机得说话声音大些,不然会有问题,写出来的质量也不好。情绪 0 分可定义为最好的做事状态。当下结论时,需要把情绪抬上去,或者需要一些勇气。12 点半,一点上去睡觉。发现困不是真的困,是缺氧乏。外面天气状况很好,没风,树叶很美,现在其实并不困。眼睛有点看不清,但不影响输出。先分析完情绪,然后找一个话题开始聊,话题是有的,上午有准备好的。不要重复那个话题,现扯也行,想经历的时候提前记录下来就好。 这是一个节点,我又用手机对着麦克风直接说了,因为这样声音不用很大,也不用喊,识别率也没问题。在室外空旷且有车流的情况下,我说话声音必须很大,识别率才能提上去。

看了刚才 3 分钟的内容,并未达到我的预期。但那段内容我打算留下来,因为是一段分析自己情绪的,而且识别到了 0 分的情绪,可能这才是我最需要的。


现在,我因为喜形于色,任何一种状况,如悲哀、生气、高兴、得意忘形等都是情绪的表达。在很多时候这种表达都是有限制性的,而情绪 0 分的稳定状态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一是可以隐藏自己,该爆发时爆发,该输出时就可以往各个方向调整,0 分是最好的状态。

现在我把耳机卸下来挂在脖子上,在这里散步,走到了一个霸王茶几下面,这里人很多,都能晒太阳,都坐在那里玩手机。所有人都在玩手机,我也在玩手机,只是没有看手机,这个就不记录了。大家都要找事情做嘛。

这种感觉好爽,有一家瑞幸咖啡。我喝不喝呢?我不喝,喝完咖啡之后会睡不着觉。没问题,我就看一看,就像我中午吃饭,不饿就可以不吃。就算刚才没吃,但其实我吐了,因为很难受,早上喝胡辣汤没那么多,依我的个性,我又全部吃掉。吃掉之后就……嗨,撑的话就吐了好多了;

结束;进入状态了那我现在想聊的话题是,工资可以按年薪、月薪、日薪来看,人们能够理解的是日薪和月薪,并且实行起来更具体。那我要说的是什么呢?一个人的时间也可以按年、月、周、天来看,甚至是 8 分钟、半小时。不知道说然(此处可能存在错误,无法明确意思),他们弟弟 3 个人在前台坐了旁边,他在里面办公。到了进去之后,他 7 点半让我。 刚才的那些内容并非我说的,是周边有一些人说话,声音较大,被录了进来。所以用语音转文字不太好的一点在于,周围的环境会影响内容的输入。

那我重新开启这个。先把这事说完。我录入的环境又可以升级迭代一次,比如固定在中午饭后 12 点半。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12 点半到 1 点有 30 分钟。在我现在所坐的这个位置,感觉是绝佳的。等下拍个照片描述一下,这是一个吧台,有凳子,在 2 楼楼梯边,既能看到 1 楼的情况,又能看到楼上的各种情况。

 

时间也是可以按小时来用的

工资可以按照日薪(月薪)视角

时间可以按照分钟(小时)视角

 

主题是时间可以从小时维度和分钟维度来利用。昨天看了马列斯维对于日薪、月薪、年薪的分析,发现人确实目光短浅。如果根据年薪来算,就无法体验到其中的差距。甚至月薪 3000 的人,对于年薪 30 万的人来说,30 万和 40 万只是数字。

那我们将其用到时间上。今天早上,我通过分钟的维度来记录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比如从地铁站走到公司用了 5 分钟,从起床到遛狗出门用了 35 分钟。这种记录方式让我瞬间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如果平时日常以天为单位做事,一天两天,听起来 5 天不算多,觉得做不了什么事。但是 5 天里有 120 个小时,人们做事往往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用。那真正利用起来的时间和真正的天数使用率肯定是不一样的。

主要是想把这个理论用到安排工作上,以后安排工作都以小时维度来预估时间,而不是以天。因为以天为单位有太多水分,不够具体。日常做事会说接下来有一个小时能做这个,而不是说接下来有一天要做一件事。

利用时间的维度,是小时维度或者分钟维度。在列出来的代办事项里括号说明时,要想清楚办每件事预计要用多少个小时。想不清楚也没关系,但要用小时来预估。因为一天工作只有 8 个小时,下班之后可用的时间有几个小时,睡觉也要有几个小时,这是明确划分好的。拿一个日历或者日程表就一目了然,以后用小时维度来管理事项。

听到过很多次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低估多少天能做到的事情,也往往高估多少年能够做到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人们通常利用时间的维度,不是年维度,而是天维度、小时维度或者分钟维度。最多也就是天维度,比如出去玩儿,最多也是一个三天七天的行程,而不是 0.01 年的维度。坐车日程的安排、睡觉也都是以小时为主,出去爬个山有 4 个小时或者 8 个小时。去趟长沙的路程是要 2 个小时。所以说,小时维度才是人们在常识里面能够理解,判断一个事情有没有时间的维度单位,天这个维度太大了。

我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真不错,昨天刚用到金钱上,今天就又用到时间管理上。然后再结合我的情绪理论,以及我对情绪的理解,还有我对情绪的举一反三的利用,形成一个正向飞轮,在不断促使我成长。这种成长是看得见、摸得着,并且也说得出来、记得住的。

关于时间的利用,我一会儿也要去睡觉。我能说我睡零点 5 个小时吗?应该是说我要睡 30 分钟。我要去开个会,判断有没有时间,是说花 30 分钟或者一个小时讨论一下。那就先从工作上时间安排利用起来这个理论。

有了这个意识,能够对我以后时间安排上有很大的帮助

 

 

微信读书会员开了到现在就看了五分钟

over;后面不续费就行了

 

准时下班;一分钟不拖

经常会多拖一会;一不小心30分钟就过去;今天思考了时间是按照分钟用了之后;这30分钟花销很不值得;所以;要准时下班就不要磨磨叽叽;要是不走;就不用想着走。

 

准时下班

18:40 准时下班,马上走到地铁站,开始记录。先分析一下现在的状态。情绪在 0 分左右,没有负面情绪,是正向的。稍微有点开心,因为准时下班了。

女朋友正在坐地铁,拍完照我们去集合,集合之后一起回家,这是一个好事情。今天晚上工作上已经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了,其他方面的交付也没有需要惦记的。回家之后把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做家务、遛狗、洗澡、铺床、给狗狗擦脸,这些事情都放心地做,慢慢做,不是为了慢而慢,是正常的,没有负面影响。

多余出来的时间就打开电脑播放背景音乐。今天有一个背景音乐特别想分享,就是中午睡觉的时候听的久石让漫画作者音乐里的。听着很容易,很舒服,让人耳朵欲醉。感觉这个音乐用来做背景音乐,在家做什么事情都 OK。

已经走到地铁站了

还买了 2 个包子带着,如果对象饿了就让她吃,不饿就自己吃掉。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点儿其他的,想到了以后每次记录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怎么开场,就可以直接分析一下当下的情绪以及当下的状态,3 分钟。还有想说的是这个会员如果不开的话,AI 语音笔记可以使用 3 分钟的时间。如果开了会员,可以直接记录 10 分钟。目前为止没有 10 分钟的诉求,3 分钟正好够用。

好的,就说到这里,要上地铁了,Over.

 

检票进来了,我在门口等车

能感受到眼睛上的困意。今天下午,从睡醒(大概 1:50)到下班之间,只有在五点半的时候下去转了一圈,吃了一个关东煮和丸子,花了 16 块钱。其他时间,眼睛干涩时就滴了一下眼药水,中间大概喝了一杯水,上了两次厕所,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到点了就起来休息,因为我最近做事儿是有思路的,而且做起事儿来也不想中断。没有说我在上班时间多休息一下就是占便宜了,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我注意力不被分散,能够集中去做事情,这对我来说才是最赚的。下班之前有时会想,要不要到点固定的时间去喝水或者休息,但是发现很难做到,除非特别闲、闲得无聊。但现在经常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也有想做但是还没做的,所以继续去做。上车了,好像不太方便,就先到这里。

陪伴家人+学习

22.25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