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 比我起得更早

比我起的更早

6:42 闹钟响第二次起床。今天早上还有比我起的更早的人,我的小侄子。

打开房门就看到客厅灯光透亮,差点以为昨晚睡觉时没有关灯。

走进看到他一个人靠在沙发的拐角处,穿着睡衣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刚刚泡好的香飘飘。

问他怎么这么早起床,他说昨晚忘了关闹钟。响了就起来吃个早饭,然后做作业。

 

晚上回到家的时候跟他爸说他今天起的很早,他爸还一脸疑惑的看着我,说他睡到了今天 11:30 才起床。

搞了半天是吃了早饭就摸回去睡觉了。作业也没做,吃完饭逼着写了 4 页寒假生活。

一样

今天出门的天空和昨天一样,都是黑漆漆的。

冬天这个时间挺冷的。自觉地拉上衣服拉链。

思考

在教室里,和一位老师发生了的点小摩擦。

冷静下来后,我意识到确实是我考虑欠妥,不该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对方。

事情起因这样的:教室里有一台电脑,上面的 Scratch 软件出现了无法上传背景的状况,即便重装软件,也没能解决问题。对方知道后十分着急,见状,我赶忙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先在教师的电脑上把背景上传到作品中,接着保存作品,最后把作品拷贝到学生端的电脑上面来。当时,只是口头阐述了方法,并没有实际演示一遍。对方就说:不如直接换一台笔记本过来使用,这样做太麻烦了。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就有点不痛快了,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啊,自己也经常这么操作,为什么非得换来换去?搬电脑多麻烦啊。紧接着,她问我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个?我回答 5 个人(我们教室总共配备了 6 台电脑)。她便提议:那就让学生去用空着的那台呗。我还在跟她死犟,我说这个学生就想坐这里。她接着说:那换台笔记本过来用着不还是一样的吗?一时语塞,不再吭声,心想那就等她去换吧,反正又不是我搬电脑,而且这个教室第一节课也不是我上。

出教室之后想着也确实是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一个有主意的人,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人啊!

上课

接着聊聊三个班的情况。

第一个班:今天请假一个人,但课堂整体状态良好。一开始我还担心新同学跟不上进度,于是就开门见山,直接点名本节课的任务是制作一个太空主题的小游戏,随后就是来看效果,分析,编写程序。令人欣慰的是,班级里的那位小妹妹也能跟上节奏,这个班的表现着实不错。

第二个班:今天给这个班讲 wedo 课程,我感觉自己对内容不够熟悉,以至于上课时话语重复,环节衔接也显得啰嗦,而且授课节奏有点快。不过,在搭建环节进度却很慢,也算是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搭建时间。但今天有个问题值得反思,那就是作品重心的问题。由于我没能及时解决,导致全班的学生都陷入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自己也慌了神。当时一心只想着快点解决问题下课,竟忘了向上过这堂课的老师请教解决办法。明天上课前,我得格外注意这点,提前去询问。

第三个班:今天三个人都准时到齐了。终于没人在课堂上一直嚷嚷太简单了。不过有个孩子一直在拖进度,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扣了他的分,并严肃的告诉,今天表现不好直接没有课堂表现分了。嘿,这招还真管用,之后他写程序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课程提前十分钟结束,一起看了五分钟关于陨石的视频。

 

寒假课程时间紧,每天晚上都得抽出些时间来熟悉第二天的课程内容,很难静下心来写更新的东西。每天的时间安排基本固定。虽说也有些空闲时段,但这些时间都用来和家长交流了。

每天从早上起床开始,到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印题单,接着上课、吃饭、午休(有时午休时间还得熟悉下午的课程),下午继续上课、和家长聊天,下班后回家吃饭,再花一小时写人生小记,之后备课,洗漱完就睡觉了。留给自己写小记的时间仅有一小时,所以每天只能记录些日常琐事和部分感受。

 

不过,这段时间也收获两个下班搭子,一个是我小侄子,他每天来我们校区学习 EV3 机器人课程。另一个是文化那边的语文黄老师,因为我们同路,又坐同一趟公交,就加了微信,方便互相告知公交到站情况。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